2025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为我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提出了具体指引。
这份重磅文件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物业管理行业在这一历史性转变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01 城市发展新阶段: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判断: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
这一判断指明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截至2024年,全国物业服务企业已超37.5万家,从业人员883.3万人,服务覆盖面积达395.5亿平方米。
物业管理是重要的民生行业,是落实“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理念的重要领域。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物业行业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02 政策红利释放:三大机遇助推行业升级
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的重点任务,住宅物业管理将迎来以下三大发展机遇。
城市更新催生社区硬件更新机遇。《意见》明确提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物业企业可作为社区运营的核心力量,深度融入社区更新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市场规模巨大。2025年覆盖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受益居民超过1.2亿。其中,全国加装电梯的市场大概有2.6万亿元。
存量提质增效激活社区运营升级机遇。物业企业作为存量资产增值保值的核心运营力量与城市空间的重要运营者,可凭借专业化的空间运维能力与精细化的资源整合水平,深度挖掘社区空间的多元价值。
民生需求升级拓展生活性服务延伸机遇。《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物业企业可依托贴近居民的优势,在生活性服务领域向“民生保障+治理协同”深度延伸。
03 科技赋能物业:智慧化管理成大势所趋
在数字化浪潮下,物业管理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智慧物业管理应运而生。
智慧物业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传统物业模式的全面升级。它不仅是将传统服务线上化,更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物业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和人性化迈进。
在实际应用中,智慧物业的优势显著。系统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电梯、水电、消防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预警并派发维修工单,还能基于数据预测故障,提前安排维护,降低运维成本。
AI技术也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物业行业成为重要试验场。借助人工智能,物业公司可以实现设备维护预警、能源管理等多项功能优化。
04 物业服务升级:从“成本管理者”到“城市服务商”
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物业企业的战略定位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华远智慧物业的执行董事陈奕军表示:“转型不是目的,而是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物业企业正从传统的“成本管理者”,向“城市服务商”加速转变。这一转型的底气,源于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标准化成果的溢出效应。
头部企业开始涉足城市环卫、产业园运营等多领域。业内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
05 标准化建设:破解行业痛点,定义未来规则
物业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进程,长期被“信息烟囱”和“系统孤岛”所掣肘。不同厂商的设备接口各异,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导致消防、安防、能耗等系统各自为政,协同效率低下。
2024年,国家标准GB/T 20299.3-2024《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的发布,为行业带来了破局的曙光。华远智慧物业作为核心参编单位与组长单位,深度参与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标制定。
“统一‘语言’,方能互联互通。” 陈奕军道出了参编的核心逻辑。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华远智慧物业凭借深厚的实践经验,主导提出了“设备接口标准化、数据格式统一化”这一根本性原则。
06 践行绿色低碳:物业成城市绿色发展重要力量
《意见》对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物业行业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表示,将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做好精细化保洁绿化,应用低碳节能技术,扎实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建设“无废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在实际操作中,智慧物业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节能减排。如华远智慧物业的可视化智管平台,不仅是绿色低碳的“精密智控者”,还运用Web GIS三维建模技术,构建楼宇数字孪生体。
其中的“场景模式控制”与“群智能系统”成为节能利器,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对空调、照明等子系统进行联合智能调控,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07 老旧小区改造:物业参与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
《意见》提出“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这对于物业企业意味着重大机遇。物业可以在电梯更新与加装、外墙修缮翻新等领域切入,既解决民生痛点,又能依托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打开万亿级增长空间。
从行业布局看,TOP30物企中已有近六成企业布局专业工程公司。其中电梯更新与加装、承接查验是专业工程公司业务布局的重要方向。50%的企业布局了电梯更新与加装,47%的企业布局了承接查验业务。
随着电梯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企业在电梯运维中的专业价值日益凸显。
08 服务民生需求:物业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意见》提出“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包括“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物业企业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将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积极整合链接周边商业、养老、托育、家政、维修、文化等生活服务资源,着力构建触手可及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高品质生活服务融入居民日常。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物业与养老服务结合的新模式正在兴起。南京等地的社区已开始实施“物业管家+护理员”模式,大幅降低失能老人家庭照护成本。
09 高质量发展前景:物业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意见》的出台为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王志宏指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人民满意现代化城市的壮丽画卷正在描绘,物业管理行业站在服务国家大局、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新起点。”
物业行业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围墙优势”,与业主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拥有天然的“亲近感”与信任基础。
通过深度参与城市更新破解民生痛点,精耕空间运营响应“存量提质”要求,构建嵌入式服务织密民生网络,物业不仅实现自身规模与价值提升,更将成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
随着技术赋能和政策红利释放,物业管理行业边界不断拓宽。
头部企业开始涉足城市环卫、产业园运营等多领域,业内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
标准制定、科技赋能、战略升维——华远智慧物业等企业的实践显示,国有企业正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服务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迁。
物业服务被科技重塑,并被赋予城市运营的维度后,其价值创造的空间正变得无比广阔。